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岳讀,提供一流的戶外用品,所有商品皆享有一年保固 | 登山補給站

岳讀

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

Product code: 9789579542678

  • $400
  • $360

  • 累計紅利10點


「當你翻開麥克法倫傑出的《心向群山》時,時間會短暫停止,亙古的心緒湧現。你會成為時間之山上的攀爬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闔上書頁時能平安歸來,帶著更深刻的靈魂歸來。」——作家/吳明益




商品介紹




「山是所有自然風景的起點,同時也是終點。」

  羅伯特.麥克法倫一舉成名之作


  「聖母峰有我生平僅見最陡峭的稜線和最驚心動魄的懸崖。我心愛的……我沒辦法告訴妳,這座山讓我有多著迷。」這是1921年馬洛里在聖母峰營地上寫給愛妻的家書,幾天後,他在攻頂聖母峰的過程中,在離峰頂不遠的山坡上,永遠消失在一陣突然飄來的濃霧中。

  本書就是試圖解釋怎麼會有這種事:一座山如何能夠全然「迷住」一個人?那樣非比尋常的強烈愛慕,如何能夠投注在終究也不過就是岩石和冰所堆起來的龐然大物上?那些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為何會把所愛之人輸給了山?這樣的著迷,並非馬洛里所獨有。越是文明、富裕的時代,就有越多人甘願拋棄平地舒適及所愛的一切,忍受各種精神及肉體痛苦,登上幾千公尺的高處。「為何登山?」成了最根本但也最難回答的問題,困惑著無數爬山及不爬山的人。

  然而,人類登山,也不過是近代的事。在三個世紀以前,冒著生命危險去攀登高山,只會被視為精神錯亂,但人類一開始出於精神的需求和對美的愛好而開始登山,高山便開始對人類的大腦施展巨大且通常是致命的吸引力,讓無數人甘願以身殉山。

  這股令人捨生忘死的迷戀,是如何在這三百年間形成?陡峭、荒涼、危機四伏等高山特質,如何在人類心中轉化成崇高、神性、超越等寶貴的體驗?人類又為何會對臨高的恐懼上癮,一再以性命追求這原本應全力避開的事?事實是,我們不但在高山的每道皺褶、岩層的每片剖面中看到地球久遠到令人暈眩的歴史,在高海拔的廣袤視野中得到神的眼界,體驗到自我感由於眼界擴展而變得更加強大,也同時遭受到攻擊:在山頂上,時間與空間的無邊無際使你顯得無足輕重。於是作者說:「那些爬上山頂的人,一半是愛著自己,一半是愛上自我湮滅。」

  作者在無數登山紀實及自己的親身經驗中體悟:「山只是地質的偶發事件。山不存心殺人,也不存心討好人。山所具有的任何情感屬性都是人類的想像力所賦予。」人類所攀登的,不只是實質上的山,更是心中之山。因此,探究人類為何爬山才如此迷人。我們探究的,不只是冰雪及石頭,更是人類三百年來的內在風景,是人類的感知如何在面對高山時一層層積累、變得豐厚,是我們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認識人類,以及自己。


得獎紀錄

★ 英國《衛報》首作獎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

★ 《泰晤士報》年度青年作家Sunday Times Young Writer of the Year Award

★ 毛姆文學獎Somerset Maugham Award


好評推薦

■「當你翻開麥克法倫傑出的《心向群山》時,時間會短暫停止,亙古的心緒湧現。你會成為時間之山上的攀爬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闔上書頁時能平安歸來,帶著更深刻的靈魂歸來。」——作家/吳明益

■ 一種新的探索性寫作,甚至可能是新類型的誕生,不僅僅是無視分類——本書需要一個專屬的全新類別。——英國《每日電訊報》

■ 在為紀念珠穆朗瑪峰攀登五十週年而出版的所有書籍中,羅伯特‧麥克法倫的《心向群山》脫穎而出,是迄今為止最具見識、最引人入勝的登山文學之一……該書風格顯示了他既能大膽無畏,也能詩意縱橫。——《經濟學人》

■ 關於登山和登山者的書籍不計其數,而本是我讀過最好的和最不尋常的書籍之一。——《泰晤士報》

■ 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中到處都是死亡山難的遇難者嗎?本書有一些令人著迷的東西,也有一個明智的前提,但是《心向群山》可能會讓康復中的登山上癮者追溯他們兒童期的所學所感,並站出來,與他們的詩意導師正面抗辯。——《紐約時報》




|作者|

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才氣縱橫的劍橋文學院士,專長當代文學,也是英國史上最年輕的布克獎評委會主席。

能寫擅走,至今已走了一萬多公里,也爬過許多險惡的山,自述「我的腳跟到腳趾的量測空間是29.7公分。這是行進的單位,也是思想的單位」。

被視為新一代自然寫作及旅行文學的旗手,以大量出色的文學修辭(尤其是隱喻)極度延展風景意象及深度,層出不窮的感官描述創造出人的內在風景和外在風景不停親密交流的感受。創新的寫作語言帶動大量評論,並啟發了新一波的地方寫作。當代旅遊文學名家William Dalrymple在書評中便點評道:在這些(顯示了旅遊寫作生生不息的活力,以及旅遊文學為每個繼起的新世代重新創造自己的能力)的所有新作家中,有一個人特別展示了文筆出眾的旅行書仍然可以美得如此渾然無瑕。那個作家就是羅伯特.麥克法倫。

創作領域包括文學、旅行與自然,也熟悉地形學及生態學,同時還能主持紀錄片。

書籍凡出版幾乎必得獎,首部作品《心向群山》贏得《衛報》第一書獎、《週日泰晤士報》年度青年作家獎和Somerset Maugham Award。第三部作品The Wild Places同時獲得英國最重要的登山文學獎Boardman Tasker Prize和美國指標性的Banff Mountain Festival大獎,並改編為BBC節目。《故道》一書則獲Dolman Prize for Travel Writing。


推薦序


時間之山的攀爬者(摘選)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文


  《心向群山》共分九章,二至七章結合了地球地質史(包括山與冰河),以及較屬於人文方面的探險史、園藝史、文學史、地圖學與人類學,兩者篇幅相當。其次是,作者在兩者間蒙太奇進了自己攀登拉金霍恩峰(Lagginhorn)、凱恩高姆峰(Cairngorm),穿越傑昂冰河(Glacier du Géant)、洛磯山脈(Rockies)……的自我經驗。

  可以這麼說:缺少資料蒐集能力、美學的表現以及個人的親身經驗其中一項,這本書將魅力減色不少,失去讓人閱讀時彷彿親見聖靈與聖山的感受。詹偉雄在為《故道》寫的那篇〈砂礫、浪花、鬼、魂與路上的個性〉裡高度肯定麥克法倫,他認為在旅行文學中,這是:「幾近沒有匹敵者的孤峰之作。」「稍稍回想一下,上一回能有這麼巨大快感的閱讀經驗,要算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原因是他的作品「文獻縱深如此悠遠、地理規模這般弘大;人物行徑百般殊異,但心意卻又極其深邃——的人類心靈活動圖譜。」

  經過十年山與文字的一再洗禮,麥克法倫的《故道》終至成熟是可以理解的事,但令我驚訝的卻是,二十八歲時寫的《心向群山》,對我的衝擊竟與《故道》幾近相同,也就是說,麥克法倫的寫作是一下子就挑戰傲岸的孤峰,隨即長時間在山脈間縱行橫越。

  這本書在結構上的安排和他的文筆一樣有著深刻的自覺,麥克法倫從自己受「攻向埃佛勒斯峰」,最後消失在大雪中的馬洛里身影吸引出發,中間穿插各式材料,直到倒數第二章再以馬洛里的角度,寫成深具小說感的終曲。

  原本我以為寫至這章即可,但麥克法倫再寫了一章續曲,寫的是他與友人攀登花楸峰,獨自在一處亂雪河道間,為那種「全然的孤獨」感到興奮不已,幾分鐘後卻與一隻野兔相遇的小事。

  麥克法倫說:「這隻野兔除了後面的黑尾巴、胸前一小塊灰斑和耳朵上兩道黑邊之外,渾身雪白。牠以獨有的古怪步態動了幾步。後腿緩緩向前向上挪移下半身,幾乎高過頭頂。然後又停在那裡。我們在漫天飛雪中對峙了半分鐘,沉浸於暴風雪奇異的靜寂。我張著我結冰的小丑嘴巴,野兔展示茂密的白毛和晶亮的黑眼珠。」就在那一刻隊友出現,野兔立刻四腳猛蹬,沒入風雪中消失了。麥克法倫一直想著那隻野兔,突然若有所悟。

  「我闖入野兔的路徑,正如野兔也闖入了我的路徑。」這一刻,麥克法倫體會到沒有生命是真正的孤獨者,也頓悟了山何以令自己著迷至此。




商品問答

品牌介紹

尺寸參考

加購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