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八方來援!台灣的公民社會,在「守護阿塱壹運動」已然成形!這是出版本書的最大意義所在。
國家重大政策——「環島公路網」的完成,是建立在切斷台灣本島與海洋、切割陸海交界繽紛生命力的荒謬無知政策上。
2006年發起搶救古道運動以來,累計超過6萬公民與900個社團連署聲援,加上藝文學界的共同努力,在2012年1月18日,由屏東縣政府劃定古道範圍為「自然地景保留區」,暫時終止國家機器與財團掠奪生態棲地與文化多樣的「水泥堡島」計畫。
2012年以來,古道讓人驚豔的獨特地景、生態環境與原住民文化的緩慢旅行模式逐步成形。唯有讓當地居民成為自然地景的守護者,分享旅遊惠益,方能永續經營,更是守護阿塱壹運動的最佳模式。
|作者|
社團法人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
社團法人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係以守護脆弱且敏感的環境生態體系為志業。結合民間團體與個人力量,監督政府施政與危及公共利益的財團開發案,捍衛台灣的永續資產,並提出可能的替代方案,讓環境與生態等公共利益得以持續性發展,避免這代人掠奪未來世代資源,導致不可逆的社會成本之傷害(環境、生態、公平、正義)。
秉持非政府組織(NGO)的精神,屏東環盟不向政府申請經費,不接受財團捐助,致力連結民間公民的草根力量,促進公民社會的深化與茁壯。
累積二十年的環保運動經驗,我們逐步倡議「環境優先」的主張,更選定「農業革新」為行動策略,推出「友善環境」的生產倫理,銜接「綠色消費,是最好的環境保護行動」。2008年,成立「綠農的家」,實現小農、土地、消費者三贏的可能發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