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來自池上的原住民作家,聆聽「山地」說話;
有時孩子有時女子,在長大與長不大之間「珊蒂化」,
關於身分與身體,五彩斑斕又笑中帶淚的書寫。
馬翊航是近年來令人驚豔的原住民作家,來自臺東池上卑南族的他,文字敏感立體,張亦絢稱「他寫酒醉時是『耳裡楓紅層層』,隔著車窗見物『有一種礦物感』,外婆皮膚薄如『乾蒜皮』,某個影像畫面『光線讓物件有著髮絲般的刺眼邊緣』」,令人讀了神經會如電到般快感林立。但造就敏感的不只感官與修辭,也來自書面語與口說語的游動,記憶的樂園與險境。
《山地話/珊蒂化》的諧音,如鏡子相互映照。「山地話」是一個「不正確」的詞,也回返帶動記憶的形狀,是關於身分、空間、家族、書寫的重重探問;「珊蒂化」則以陰柔聲音與姿態,反問標籤貼在哪裡?藏著什麼?也與體內種種親愛、殘餘、騷動與失去對話。書中有「是」與「不是」的反串,失能與可能的照明,不那麼整齊的身體與身分。在分輯「自己的籬笆」中透視日常的恐怖,發燒的記憶與鬼魂;「如果我是鳳飛飛,哥哥你一定會要我」,唱出歌聲與離合的記憶,也是真情比酒濃的挫敗;「山地話」裡面沒有母語教學,可能是「山地」在對他說話,無論是否真的說出來;「不懂要問」是許多不懂的事,以及他人教他的事;「珊蒂化」裡有女子、櫃子、鏡子與小孩子,從這裡到那裡,長大或者長不大——可能就是女型的意義。
本書以作者歷經家人聚散的成長剖面、離鄉背井的路徑、風景及閱讀軌跡,在家族、學校和小鎮的危機中繞路運轉。甚或從唱片、蝸牛等微小物事,目擊被身分和性別禁錮的劇場。那些上不了舞臺、豔麗或哀傷的原住民、男孩、女人與同志,從馬翊航的文字具象化為真實的面孔,豔光四射地提槍擊發。
▴本書榮獲國藝會創作補助,是一部探討多元的身分、語言、記憶和性別的作品。
▴與生母離別,向爸媽出櫃,透過反覆碰撞和溫柔包容的成長傷痛,重新定義自我。
▴「包廂黑」、「檳榔綠」兩翻雙書封設計,內外兼具,從KTV包廂翻面檳榔攤,一秒反串/反穿。
|目錄|
集序 講情話給世界聽
推薦序 記性的衝擊 張亦絢
輯一/自己的籬笆
普通的池水
危機小鎮
比留子
鐵路的旁邊有什麼
野馬塵埃
走險
圍籬內的熱病
輯二/如果我是鳳飛飛,哥哥你一定會要我
如果我是鳳飛飛,哥哥你一定會要我
醉快樂
小型時間
四大天王並沒有來
攤開時節
更年
蝸牛之路
龍過脈
鱈魚岬
直到長出青苔
裝病
完膚
試問,單兵該如何處置
輯三/山地話
焚風
外公
教師的鄉村
姑姑說
泰和戲院
未成年
最近一次祭祖
輯四/不懂要問
作農,以及作農夫的兒子
聽山地人唱歌
記憶的女兒
補修、修補,然後住在自己裡
打開的樹洞
輯五/珊蒂化
第一種慾望
老虎在哪裡
海邊的房間
敦化南路到敦化南路
娘娘槍
繞路的模樣
返香青年
我的平面兼立體生活
|作者|
馬翊航
一九八二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詩集《細軟》,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
|書籍資料|
出版社:九歌
ISBN:9789864503094